刘邦临死之前,为什么要除掉救命恩人樊哙?樊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

365bet体育在线滚球 admin 2025-09-15 15:54:50

更要命的是,樊哙还是皇后吕雉的妹夫,妥妥的皇亲国戚身份,陈平心里直打鼓,这老头子是不是病糊涂了?

可刘邦的话说得斩钉截铁称,樊哙手握重兵,一旦朕驾崩,他必定会血洗宫廷,戚夫人和如意都活不了!

这话听起来像天方夜谭,但刘邦说得煞有介事,他甚至预料到了具体的场景,樊哙会率军火速赶回长安,然后以吕后的名义清理宫廷,把所有威胁到吕氏权力的人统统干掉。

听得陈平和周勃浑身冒冷汗,两人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,心里却都在琢磨,这事儿怎么看都不太对劲啊。

但皇帝的命令就是天大的事,不敢不从,然而,这道追杀令的背后,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权力博弈和恩怨纠葛呢?

从屠夫到功臣

要说樊哙这个人,那真是从泥沟里爬出来的英雄,早年间,他就是沛县街头一个卖狗肉的屠夫,每天挥着血淋淋的刀子,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。

在那个年代,干屠夫这行的人,基本都是地方上的狠角色,有点像现在的街头老大。

樊哙也不例外,块头大、力气足、脾气暴,在沛县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人物,刘邦当时不过是个泗水亭长,说白了就是个基层小官,平时免不了要跟这些灰色人物打交道。

两人一来二去,竟然结下了生死之交,樊哙这人虽然大老粗一个,但讲义气,够朋友,刘邦没钱喝酒时,樊哙二话不说就请客;刘邦遇到麻烦时,樊哙挽起袖子就帮忙。

后来刘邦起兵造反,樊哙想都没想就跟着干了,这家伙上了战场,那叫一个凶猛!

他总说:"杀人跟杀狗没啥区别,关键是气势要足,史书记载,樊哙一生亲手斩首176人,这可不是虚的,每一个都是实打实砍下来的脑袋。

要知道,这跟那些运筹帷幄的将军完全不同,韩信可以指挥千军万马,但论单打独斗,十个韩信也不是樊哙的对手。

鸿门宴那次,更是樊哙人生的高光时刻,当时项羽摆下鸿门宴,明摆着要收拾刘邦。

眼看刘邦命悬一线,樊哙提着盾牌,像疯牛一样撞进营帐,面对项羽那杀气腾腾的眼神,樊哙不但不怕,反而怒目圆睁,把项羽都给镇住了。

项羽当场赞他是"壮士",赏了酒肉,樊哙也不客气,风卷残云般全部吃光,然后义正辞严地为刘邦辩护。

这一番操作,直接给刘邦争取到了逃跑的机会,可以说,没有樊哙,就没有后来的大汉王朝。

建国后,樊哙被封为舞阳侯,还娶了吕后的妹妹,妥妥的人生赢家,但樊哙的真正可怕之处,不仅仅在于他的武勇,更在于他在军中的绝对威望。

那些跟着刘邦出生入死的老兵,对樊哙都是服得五体投地,这样一个人,手里握着重兵,背后还有吕氏集团撑腰,确实让人不得不防啊。

外戚的威胁

说到吕氏集团,那可是个让刘邦夜不能寐的心头大患,樊哙娶了吕媭为妻,这个吕媭是吕后的亲妹妹,一下子就把樊哙拉进了外戚圈子。

在汉朝的政治版图上,外戚势力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,把整个朝廷都给罩了起来,吕后本身就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,她的家族更是野心勃勃。

刘邦心里清楚得很:一旦自己闭眼,吕氏必然会全面接管朝政,而樊哙这个握兵的妹夫,就是吕氏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。

更要命的是,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和刘如意,跟吕后是水火不容的关系,刘邦曾经想改立太子,让刘如意取代刘盈,这事儿把吕后得罪得死死的。

现在刘邦快要归西了,戚夫人母子的处境可想而知,吕后会放过他们吗?当然不会!

而樊哙作为吕后的得力干将,很可能成为清理异己的刽子手,刘邦越想越心惊胆战,如果樊哙真的带兵回京,第一件事肯定是替吕后报仇。

到时候别说戚夫人了,连那些反对过吕后的大臣,恐怕都要人头落地,主要是樊哙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了。

那些老兵们只认樊哙,不认别人,一旦樊哙打着"奉皇后诏"的旗号行事,谁敢不从?

这就形成了一个致命的权力真空:皇帝死了,新皇帝年幼,真正掌权的是皇后,而皇后的兄弟掌握着军队。

这样的局面,历朝历代都是最危险的,外戚专权,往往意味着王朝的衰落,刘邦作为开国皇帝,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落入外姓人手中。

可问题是,现在的他已经病入膏肓,想要动手,时间已经不多了,而且,樊哙远在燕地领兵平叛,鞭长莫及。

唯一的办法,就是趁他还没回来,先下手为强!

功臣的宿命

陈平和周勃接到命令后,心情复杂得要命,一路上,两人都在暗自盘算:这事儿到底该怎么办?

按理说,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,不容违抗,可樊哙这个人,实在太特殊了,他不仅是开国功臣,还是皇后的妹夫,这层关系让人不敢轻举妄动。

陈平是个聪明绝顶的人,他隐隐觉得刘邦时日无多,万一皇帝驾崩了,新的权力格局下,杀了樊哙的人还能有好日子过吗?

于是,陈平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:先把樊哙活捉回京,到时候看情况再说。

这招叫做"假传圣旨",表面上完成了任务,实际上却给自己留了后路,果然,等他们把樊哙装进囚车准备启程时,噩耗传来:刘邦驾崩了!

这下子,所有的计算都乱了套,皇帝死了,追杀令自然失效,而新的掌权者,正是吕后!

吕后看到被绑得五花大绑的妹夫,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,她既没有追究陈平的"抗旨不遵",也没有为难周勃,反而悄悄释放了樊哙,恢复了他的一切职务。

樊哙虽然逃过一劫,但这件事却深刻揭示了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:在绝对的皇权面前,任何感情都是脆弱的,刘邦和樊哙的生死之交,在权力的天平上,竟然轻如鸿毛。

这不仅仅是樊哙的悲剧,更是所有开国功臣的宿命,韩信被杀,彭越被剁成肉酱,英布被逼反叛,一个个都没有好下场。

究其原因,功高震主四个字,就是他们的死亡咒语,皇帝可以与你共患难,但很难与你同富贵。

因为当天下太平之后,这些武功赫赫的将军们,在皇帝眼中就变成了潜在的威胁,即使是救命之恩,在权力博弈中也可能变成索命的枷锁。

这或许就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:一人独尊,容不得任何挑战,而那些曾经的英雄,最终只能成为权力游戏中被牺牲的棋子。

结语

樊哙的故事告诉我们,权力面前再深的情谊也会变质。一生忠诚换来的却是临终追杀。

好在陈平的机智救了樊哙一命,证明人性温度在冰冷政治中依然存在。

面对权力难题,你会如何选择?历史总是惊人相似,值得深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